【中國醫大中醫系演講心得】\ \ ...
【中國醫大中醫系演講心得】\ \ 很榮幸受學弟妹邀請,第一次回系上分享,Q&A time的討論也很踴躍,意外的是發現有蠻多臨床醫師來聽的?。\ \ 【診斷傷處】\ 隔天有醫師訊息我,聽完演講的 #旋轉測試法 後,他比以前快五倍的速度找到患者肩膀痛的來源是在腳踝,這個回饋讓我感到蠻開心的。\ 參考影片:
https://youtu.be/zBPHz03qEGo\ \ 【心靈層面的介入】\ \ 另一個意外是蠻多人關心這個部分。包括如何覺察傷病跟心靈有關?如何回答患者「治療多久會好?」,如果患者與自身感覺脫節怎麼辦?……\ \ 我認為,要相信患者自己可以治療好自己,醫者只是協助患者覺察自己,才是療癒的開始。並且要授權病人自己治好自己,患者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時,才會產生力量。\ \ 【學習的建議】\ \ 我內容重點放在「心」,而不是「技」。由於焦點在學生,而學生時期其實最容易體驗到的是「焦慮」:焦慮看不好病人、怕沒拜某個老師就輸人一截……。所以重點並不是分享我臨床的“四象限原則” 、“#鍼還”這些心得, 而是鼓勵學弟妹們找到「為何而戰」,以及區分學醫上 「 #BeDoHave」的差別。\ \ 其實不需什麼都會,如同 #鬼滅之刃 中的炭治郎的嗅覺、善逸的聽覺、伊之助的觸覺、香奈乎的視覺各有所長一樣;每個人天生的感官優勢不同,有的人擅長望診,有的人擅長觸診,所以適合的醫術也不同,所以重點是先「見自己」,然後見天地、見眾生。\ \ 但要如何見自己?可以藉由體驗各種治療,但重點在覺察自己,而不是逼自己一定要成為該技術的佼佼者。\ \ 各門各派的醫術都還是屬於Do的層面,但許多中醫師學了某些技術卻無法深入或應用,我認為是因為找不到「為何而戰」的理由,為何服務某類型的病人對你是重要的?這就是有無找到Be的區別。\ \ 【中西醫術的應用】\ 為了讓患者達到同一個理想狀態(Be),可能A醫師用手法,B用藥,C用祝由術,D用打針注射……雖然法無定法,但是目標是一致的就好,所以結合或分別出中西醫術是沒什麼實質意義的,而應該溝通出共同的目標是什麼。\ \ 希望我的棉薄之力能引發些什麼,中醫界會不一樣的。\ \ --------\ \ ●YouTube快速訂閱:\ https://reurl.cc/r8g9Nb\ \ ●IG快速追蹤:\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min_shih\ \ #中西醫師黃獻銘 #感謝邀請 #中國醫藥大學\ \ #如果有我還沒表達清楚的歡迎在留言處討論